本文目录
症早晚期的明显区别
人们常常用症的早、或晚来表达情的严重程度,早到什么程度?晚到什么程度?并不是很清楚。那么,症的早晚是怎么划分的?有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呢?
TNM分期是区分症早晚常用到的方法,对指导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作用。
T,原发灶的大小、或浸润范围、或部位;N,周围的淋巴结,不包括远处淋巴结;M,相对较远的部位有转移,以T、N、M三者的具体情况而组成终的分期。
当没有淋巴结、远处转移时,原发灶浸润范围很小,比如起源于上皮层的,仅仅在上皮层、未突破基底膜称其“原位”,立在原地不动的么,或者虽然突破基底膜、但浸润范围不大,也被称作“微浸润”,原位、微浸润或许才是名副其实的早期,愈率应该是100%!
常常把原位归为0期,除外TNM分期法一般分4期,Ⅰ期、Ⅱ期、Ⅲ期、Ⅳ期,期别越高情越晚,但不是绝对的!比如结直肠,Ⅱ期、Ⅲ期由于原发灶浸润范围大,手术有可能做不了,Ⅳ期若、转移灶少、小也不一定不能手术,预后就有差别了,还有同样的条件下ⅡB、ⅡC期预后不一定就好于ⅢA期。
很多情况下,我们把Ⅰ期症看作早期比较合适,因为大多没有淋巴结转移、也无远处转移,把Ⅳ期、转移性看作晚期,把Ⅱ、Ⅲ期对应为中期。这是大概,不是绝对的对应,比如有人把ⅢB期、Ⅳ期划分成晚期,而把Ⅰ期、Ⅱ期、ⅢA期都归为早期,实际Ⅱ期、ⅢA期已不早了。
还有一些症早期的概念比较明确,为而提出。比如早期胃,1962年日本内镜协会提出的概念,局限于粘膜层、或粘膜下层,不论浸润范围大小、有无淋巴结转移。
早期胃可以使用内镜下,90%的人与手术效果一样,生活质量明显要好于手术,但有5%-10%左右的早期胃已发生淋巴结转移,内镜就不好了,TNM分期也就到了ⅠB期、或Ⅱ期。
随着早期胃概念的延伸,早期食管、早期结直肠也有相应的说法,但还未被明确一致地提出来。
用症状区分症早晚行不行呢?也只是大概,没有客观依据了。比如早期有可能咯丝,有人看见就认为晚了,这就不一定了。
大多数情况下,症早期症状不明显、或没有,晚期症状多是些全身、非特异性症状,比如发热、恶心、胸闷气短、不振、等问题,但有些晚期症也不一定有不适。
情早晚评判对有很大的影响,一般情况下需要做全面的检查,进行客观、准确的分期,以便制定适宜的方案,才能获得大的生存时间、好的生活质量!我是@刘永毅医生,感谢您的阅读!
豆粉和豆浆有什么区别
关于″豆粉和豆浆有什么区别?"(肯德基的豆浆是豆粉吗?)这个问题,我的回答如下:
灵芝孢子粉虽好,但选择是关键。因为现在市面上有不少灵芝孢子粉存在着质量方面的隐患,服用后反而对人体适得其反,所以消费者在购买灵芝孢子粉的时候,一定要认准该产品有无国食健字号。比如现在比较受消费者青睐的芝素堂灵芝孢子粉,在它的产品外包装盒左上角就能明显看到一个蓝色帽子的标志,这个就是国食健字号。有这个标志的都是通过食药监局检测的,安全有保障。而且芝素堂灵芝孢子粉其中的灵芝三萜含量也特别高,效果也很好。